香氣四溢的炸雞、酥脆薯條、滑嫩紅燒肉……油脂的確讓食物更美味、口感更誘人。我們知道食物通過油的烹飪,會變得更美味,然而飲食油膩卻不是件好事,它不只會增加腸胃的負擔,導致肥胖,甚至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壓、冠心病和腦梗塞等富貴病都會隨之而來。飲食太油膩,可能影響身體哪些狀況呢?讓我們一一來解惑。
1.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過多,血管變「堵」了
這些過多膽固醇和脂肪酸會附著沉積在血管上,造成動脈硬化,最終還會形成血栓。血栓一旦阻塞心血管,結果就是心臟病發作;一旦阻塞腦血管,結果就是腦中風。
🩺 醫師建議:少吃油炸、濃湯、動物皮、內臟類食物,並以蒸、烤、燙、清炒等烹調方式取代油炸。
2.提高罹患癌症風險,結腸癌、乳癌都與「油」有關
如結腸癌、乳腺癌等,都與「油」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。當吃進胃裡的油脂過多,膽汁也會相應增加分泌。當這些高脂肪、低纖維的食物進入結腸後,結腸中的一些有害菌會將其中的膽汁分解轉化為某種致癌物,因而增加罹患結腸癌的機會。
肥胖的婦女體內雌性激素的水平普遍較體瘦婦女高,一旦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,罹患乳腺癌的機率就高。
🩺 醫師建議:多攝取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,幫助腸道蠕動、稀釋膽汁酸;保持理想體重,遠離癌症風險。
3.高溫油炸食物,讓情緒也「發炎」
許多人不知道,美味的炸物中潛藏著一種薇檢物質,胺基酸和糖類在高溫(超過120°C)下結合,會形成可怕的神經毒素「丙烯醯胺」,丙烯醯胺不僅會讓大腦氧化發炎,還會干擾脂質代謝,影響情緒和行為,因此美味的炸物,吃得越多,反而情緒越低落,最後越吃越憂鬱。
🩺 醫師建議:炸物雖然香,但建議偶爾吃即可。若想維持愉快穩定的情緒,可多吃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魚類與堅果,幫助神經健康。
那既然太油膩的食物對人體造成這麼大的健康影響,又要如何飲食才健康呢?
均衡的飲食是必要的,盡量選擇「當季」「當地」豐富的天然食材,包含優質蛋白質、深色蔬菜、全榖雜糧、季節水果,以及攝取好的油品。
油脂雖然被誤解為「胖的來源」,但其實人體仍然需要適量脂肪來維持生理機能。
關鍵在於「選對油、吃對量」。
✅ 一、三大營養素的黃金比例
均衡飲食的建議比例為:
-
碳水化合物:約55%
-
蛋白質:約15%
-
脂質:約30%
選擇優質脂肪來源,如橄欖油、苦茶油、亞麻仁油,以及富含好脂肪的魚類(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)。
✅ 二、天天一份堅果
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,成人每天可攝取約一份(約8公克)堅果類,
例如核桃、杏仁、腰果、南瓜子等,都能提供Omega-3與維生素E,有助保護血管與抗發炎。
✅ 三、蔬菜是「最佳抗發炎食物」
深色蔬菜(如菠菜、花椰菜、地瓜葉)富含抗氧化營養素,
能減少體內自由基,降低慢性發炎反應。
🌿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,迎回自信健康生活
健康飲食並非禁油、斷食,而是聰明選擇、適量攝取。
從今天起,嘗試:
-
少一點油、多一點蔬菜;
-
少一次炸物、多一份堅果;
-
吃得清爽,腦袋也會更輕盈。
讓我們一起從「減油生活」開始,找回身體的輕盈與健康的笑容。ヾ(´∀ ˋ)ノ